每经记者 陈未临 发自上海
手机支付这块3G增值业务大蛋糕在中国将如何被打造和分食,或在今年内初见分晓。
2月22日,中国联通为尚处在筹备阶段的支付公司启动了人员招聘。几天后,中国电信也传出正在筹备支付公司的消息,消息称该公司“一把手”已敲定电信号百公司副总经理高宏亮。这是继去年4月中国移动入股浦发银行并展开手机支付合作后,三大运营商在手机支付领域的第二轮大动作。
联通电信专设支付公司
2月22日,中国联通对外宣布成立支付公司,并立即展开了规模超过百人的招聘。这次招聘涉及SIM系统开发、系统平台管理和前端产品拓展等20个岗位,最高月薪酬可达15000元。
与此同时,中国电信的支付公司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据消息人士透露,决定成立支付公司是在今年1月份,人员配置方面,中国电信计划将中国电信号百信息服务公司涉及到支付业务的相关资产和人员进行划分,转移到新成立的支付公司。
虽然电信支付公司还未设立完成,但据上述人士透露,中国电信早已依据自身业务制定好了移动支付的三个业务发展方向:一个是面向大众的支付业务;二是面向集团和政企客户,完善集团客户的信息化工作;三是中国电信与银联及第三方行业账户的运营。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电信和联通为手机支付业务专设公司,一方面有利于各自业务的开展,一方面有利于与银行系统的合作。其实早在2009年10月份,高宏亮即在公开场合表示,“我们觉得支付应该联合比较多的银行,包括第三方支付公司一起做,通过银行账号通道的方式和中国电信自有的方式都可以做一些探索。”
各自为阵试点商用
在电信联通设立支付公司前的一年多时间里,三大运营商在上海、北京等地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手机支付业务试点。
2009年4月,中国联通率先在上海发布了基于非接触式通信(NFC)技术的手机支付业务,用户可通过购买内置NFC芯片的联通3G手机以及购买NFC手机贴卡 (挂坠)等方式体验手机支付,上海公交系统成为联通该业务的突破口。
2009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移动通过与星巴克等商家的合作,在上海推广其基于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的“手机钱包”业务。2010年,中国移动的“手机钱包”手机小额支付业务又陆续在北京、山东、江苏、重庆等地启动。
2010年2月,中国电信与中国银联在上海推出“翼支付手机刷卡”业务,真正实现了与银行卡功能等同的手机支付。
2010年10月29日,中国电信又与中国银行和中国银联在浙江省宁波市首发“天翼长城卡”。天翼长城卡是中国电信和中国银行携手推出的银联标准手机支付卡,加载了符合我国金融行业芯片卡通用标准的“电子现金”账户。
今年2月24日,中国电信又在广东推出了基于握奇SIMpass技术的 “天翼羊城通卡”,首批发卡量约为3万张,并计划到6月底发卡量达到8万张。
方案之争与竞合
一位手机支付业务解决方案提供商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在移动支付业务的账户、载体、支付环境这三个关键环节上,运营商只占据了载体一个方面。当前,手机支付业务的技术标准分NFC(近距离通信技术)和RFID(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技术)两大阵营,各自阵营里有多种不同解决方案,使得运营商在打造手机支付产业链上面临较大瓶颈,导致当前已面世的手机支付业务面临诸多限制。
据悉,工信部目前正在开展小额手机支付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解决三大运营商及银联移动支付标准不统一、各自为战的难题。
在第三方支付机构易宝支付总裁唐彬看来,移动支付推行缓慢最大的障碍在于“电信运营商和银行谁来主导”的问题没有解决。银行有大额支付结算的特权,运营商有庞大的用户,但由于双方都想掌握移动支付主导权,多年来合作推进艰难。
2010年4月,广东移动与浦发银行签订股份认购协议,此次联姻及其后就手机支付达成的合作协议,被业界看作是运营商与银行联盟打破僵局的开端。
与浦发的合作,使得中国移动的手机支付业务跳脱近程、小额的局限,开始可以进行转账、大额交易及汇款等业务。在与入股浦发以前,中国移动已于2010年3月27日在湖南建成并正式上线试运行全国唯一全网手机支付平台,为自己在与浦发的竞合中加码。浦发方面,由于移动支付必须绑定银行账号,此次合作也有利于开发新的客户资源。
业内人士指出,支付业务涉及国家金融安全,运营商与银行应该在政府的管理下进行友好合作,双方的合作和技术标准的统一均有利于产业资源整合。但未来,随着新型商业模式的出现,各方竞合也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