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记者了解,由于原来朗讯在中国有数个经营实体,如在青岛有生产基地,在南京、北京、上海等地有研发中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比较繁琐。到现在为止,这些公司还没有在法律层面上整合进入上海贝尔阿尔卡特。
阿尔卡特和朗讯的整合效用并没有发挥出来。
2006年4月,阿尔卡特和朗讯宣布正式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阿尔卡特朗讯(下称阿朗)年营收高达250亿美元,在全球电信设备行业中的规模超过爱立信,仅次于思科。但由于整合后的新公司业务发展不顺,阿朗公司的市值已经从360亿美元缩减到约230亿美元。
在中国市场,按照阿朗的规划,朗讯的中国业务将被并入上海贝尔阿尔卡特。
“整合已经接近尾声。”10月22日,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一位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从公司运作层面来看,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和朗讯中国两家公司自2006年12月1日开始已经以一家公司的名义运作,但截至目前双方在法律层面的整合仍没有最终完成。
整合仍未最终完成
去年年底,阿尔卡特朗讯集团董事长谢瑞克曾拜访过国务院国资委相关领导,并在阿朗中国的股份安排方面达成了一致意见,即在合并了原朗讯中国业务后的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中,阿朗将仍然占据50%+1股的股份,中方则将拥有其余的股份。
按照国资委的要求,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主营业务为:通信信息产品研发、制造和系统集成、相关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这些都是国有经济要保持较强控制力的领域。与2003年成立时相比,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销售额净增长了133%,很显然,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国有资产相应得到了很好的增值。分析人士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黄金一股”精巧设计得以继续。
据记者了解,从去年年底开始,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在上海浦东的工厂已经和朗讯在青岛的工厂进行流程优化改造,双方互相协调项目。今年以来,由于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位于上海的工厂产能一直相当饱满,作为整合的一部分,该上海工厂的一部分产能逐步被转移到青岛工厂,从而提高了青岛工厂的产能利用率。
而在研发力量整合方面,原朗讯的CDMA技术人员已经进入到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WCDMA组。双方在光传输方面的研发人员也在开始不断介入对方的研究项目。
此外,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和原朗讯的销售团队也已经完成了整合。
但是,截至目前,从法律层面来看,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和原朗讯中国的资产整合还没有最终完成。
据记者了解,由于原来朗讯在中国有数个经营实体,如在青岛有生产基地,在南京、北京、上海等地有研发中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比较繁琐。到现在为止,这些公司还没有在法律层面上整合进入上海贝尔阿尔卡特。
比如,青岛朗讯的股东很多,包括青岛市企业发展投资公司、山东省通信公司、山东省通信公司青岛分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这导致整合过程中股份的转换比较复杂。
新目标超越中兴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未来要做国内毫无争议的排名前二的设备商。”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总裁罗睿哲近日在公司内部反复强调了这个新的市场目标。
信息产业部公布的2006年电子工业百强名单显示,2006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658亿元,中兴通讯实现销售收入230亿元。信息产业部的统计数字还显示,上海贝尔阿尔卡特2006年的销售额为150亿元,出口额近70亿元,利润总额为8.1亿元。很显然,从销售收入这个指标来看,目前,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是国内排名第三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和中兴通讯则排在其前面。因此,对于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成为国内电信设备行业前二名的新目标而言,意味着其必须超越中兴通讯,甚至华为。
尽管在最终完成对原朗讯中国区业务的整合之后,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合并销售额相信已经同中兴通讯非常接近,但是中兴通讯和华为仍然在强劲增长。
根据中兴通讯公布的2007年半年报,其2007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2.32亿元,同比增长43.85%;净利润为4.60亿元,同比增长32.50%。而华为高级副总裁李今歌则在今年5月预计,公司2007年全球合同销售总值预计将达150亿美元。
据宏源证券研究员胡益华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国内移动通信设备市场的机会主要来自于中国移动的GSM网络扩容和TD网络的测试和预商用。在中国移动2007年资本支出计划中,资本开支预算总额为998亿元(最高不超过1100亿元),其中G网扩容将投资358亿元,TD网络的测试和预商用将投入267亿元。
据了解,在中移动的G网扩容工程招标结果中,爱立信、华为、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分别占据前三位;而在其TD核心网招标中,中兴通讯、华为各占40%份额,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份额为20%。
“通信设备行业的产业整合所带来的行业格局的形式上的变化,并未改变行业特征,而中国设备商收入快速增长。”国泰君安的一份分析报告称。
很显然,在越来越重要的中国市场,尽管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斩获不少,但要超越同时也处于突飞猛进发展的华为和中兴通讯而言,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