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虎
编者按:当前,什么力量对通信产业的影响最为深刻,挑战最为激烈——移动互联网。
从苹果、谷歌到新浪、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从诺基亚到三星、微软,近半年来,ICT所有的兴奋点,几乎都是在围绕移动互联网转动。它所代表的一股技术和商业创新浪潮,不仅席卷了电信市场,更开辟了一个无可估量的蓝海市场。面对终端制造业、互联网业的双向夹击,传统电信企业面临着失去产业链主导权、传统优势与核心资源将被“旁路”或低值化等一系列巨大危机。如何从战略高度认识新兴移动互联网市场,如何参与移动互联网规则制定,如何复制或强化运营商的商业价值,成为电信业必须回答的一道考题。
近两个月来,本报派出10多位编辑记者,广泛采访行业主管领导、电信企业高管、业内专家学者、移动互联网创新企业负责人等相关各方,力图以一组分析性、思辨性的报道,回答电信业如何在移动互联网发展浪潮中找准自身的定位,实现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敬请关注。
最近这半年,智能手机火暴,移动互联网风光无限,一个ICT产业纵横捭阖、激荡创新的崭新时代已经来临。
iPhone在电信市场所向披靡,微软联姻诺基亚,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米聊、微信、飞聊,小米手机、微博手机、云手机……产业格局大开大阖,科技与市场创新层出不穷。国内外大大小小的IT、互联网、电信巨头落子如飞,他们都在下一局很大的棋——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生存。下好了,就是翻天覆地慨而慷,因为一个成功案例就摆在人们面前,那就是苹果。下不好,就是同为天涯沦落人,被疾驰而去的移动互联网战车抛在后面。
智能手机开启
移动互联大市场
由此上溯到12年前,世界上第一个手机操作系统诞生。犹如传说的“混沌”被凿开了七窍,手机这个与PC相比堪称“脑残”的终端从此灵光乍现。然而,直到2007年第一部iPhone的推出,超强OS,超大屏幕,多点触控,完整的互联网接入,虚拟键盘,在线商店……这些东西才深刻诠释了何为智能手机,何为妙不可言的移动互联网体验。
iPhone等一大批设计精湛、软硬(件)兼优的智能手机面世后,手机用户对数据业务的兴趣开始超过语音。短短数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市场已生产826200个应用程序,被这些精巧程序武装起来的智能手机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信息生活,并从根本上改写了全球ICT产业的格局。目前,每部iPhone里平均有48款应用被使用,Android手机有35款,黑莓手机为15款。2010年全球移动应用市场达到52亿美元,2011年则有望达到151亿美元。在App store里,目前已产生140亿次下载。按照苹果今年6月公布的数据,苹果已累计为全球开发者分成25亿美元。
今年年初,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首次超过PC。8月,凭借iPhone在移动互联网市场所向披靡的苹果公司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由此,移动互联网从互联网的一个分支,一跃而成为互联网乃至整个信息通信技术领域最前沿、最具革命性的领域。由智能手机所引发的移动互联网“飓风”将ICT产业链内一切力量裹挟其中,无论是终端制造商还是移动运营商都无法置身事外。
群雄争霸
ICT产业大洗牌
在全球ICT产业的大版图上,设备制造业、通信运营业和互联网业历来井水不犯河水,各有各的生存之道。但在价值链中,网络运营商由于与用户距离最近,过去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是终端的创新,还是互联网应用升级,只有通过接入网络才能到达用户并创造价值。运营商大规模定制手机,以及移动梦网拯救襁褓中的中国互联网企业,这些产业现象都说明,运营商对终端产业和互联网产业一直有较强的话语权。
移动互联网横空出世,彻底摧毁了这一传统格局。 iPhone让我们相信,用户因为追逐一款好的手机、追逐更加完美的移动体验,可以在不同的运营商之间跳来跳去。随着iPhone和Android终端的加速普及,诺基亚等老牌巨头节节败退。而阿里巴巴、百度、腾讯、新浪纷纷推出自己的云手机、微博手机,搭建并开放自己的移动应用平台,将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进一步推向高潮。这些举措极大地动摇了网络对用户的掌控力。“以运营商为中心”的电信商业模式开始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变革,因为捆绑内容产生的用户黏性,是过去捆绑电话号码所产生的用户黏性所无可比拟的。
智能手机的革命,使得原本依附于移动网络的终端,发展成为有独立意志,甚至可以反向整合网络及应用的信息平台。而应用平台的竞争,使得电信运营商在话音业务已成明日黄花的背景下,在移动数据业务领域,又面临来自终端厂商、互联网企业两大产业集团的挑战与挤压。新的商业机会仍然需要管道来承载,但越来越不依赖管道,并在大口“吞噬”管道的市场价值。很多研究者惊呼,等到终端厂商或互联网企业深度锁定用户,并掌握商业收益的最终分配权之后,管道很可能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贬值十倍、百倍。
有一次在纽约,Verizon、沃达丰、中国移动和软银开会。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抛出“哑管道”论:再下去运营商就成为电力公司了。用户很可能只知道苹果和三星,不知道运营商的名字。与会者闻言,气氛凝重,一言不发,意思是:“那我们怎么办呢?又能怎么办呢?”
巨头们的迷惘与沉默,折射出移动互联网群雄争霸给电信运营商带来的紧迫挑战。移动互联网是当前信息网络领域投资最密集、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堪称最具含金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运营商如果不去应战,无疑是坐视电信业由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降格为完全的基础产业,坐视电信企业由昔日产业链中的主角,沦为未来产业链中的配角。
加快二次转型
进军移动互联网
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强势冲击和日渐融合的电信业态,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强化传统优势,拓展新的价值,成为电信运营商二次转型征程上一道关键命题。
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在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中国移动首先要坚持做管道,因为管道本身是可以盈利的。其次不能无所作为,不能仅提供管道,应用都不管了。要做些别人不做或者无法做的事情。目前中国移动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主要以MM平台和139社区两大平台为依托,为用户提供跨平台的综合服务。为此,中国移动还专门成立了移动互联网应用基地,负责移动互联网网络、业务乃至商业模式的开发。而中国电信以“新三者”目标启动了自己的二次转型,期望通过八大业务基地集约化的运营,面向移动互联网探索新业务、新商业模式和新机制。中国联通更是借iPhone终端与WCDMA网络强强联手之机,推出跨运营商、跨多类型手机客户端以及电脑客户端的即时通信软件,还将把116114打造成具有融合功能的移动互联网应用。
然而,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竞争是全方位的,要找到运营商的优势与切入点需要前瞻的眼光和深入的探索。移动互联网市场竞争的焦点是应用平台,制高点是操作系统。无论是苹果、谷歌还是其他互联网和手机制造厂商,都在打造自己的应用商店或平台。对于中国移动而言,6亿多用户使用9000多个品种的手机,很多手机并非大名牌,也没有内置Android这类主流操作系统的。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移动运营商搭建跨终端品牌、跨操作系统的应用商店有着很大的需求空间,关键看如何吸引用户与开发者。而在操作系统层面,刘韵洁等专家学者大声疾呼,要求三大运营商加强合作,在底层技术、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打造参与移动互联网全球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一个极富新意且备受争议的话题。
值得反思的是,按照当前的开发运营模式,运营商旗下的移动互联网产品,从功能设计到用户体验始终难与互联网企业抗衡。比如,最受欢迎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常常具备无手册、一看就会、不超过两次点击、等待不超过3秒等特色,而运营商的产品设计常常弹出这样的对话框:“如需下载本应用请注册登录”、“对不起您的手机不支持本应用请退出”。与互联网产品开发团队相比,运营商通常采用的工程项目式的开发流程,需求分析,项目评审、设计、招标、建设、试点上线、正式上线,以“年”作为周期来实现需求。
原工信部副部长、现任中国移动党组书记的奚国华曾有一句名言“互联网的未知远远大于已知”,移动互联网同样如此。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挑战是极其深刻的,来自方方面面,但假如我们只看到挑战,不敢应战,对电信企业而言,移动互联网将是一道永远无法回答的考题。电信企业必须以更加前瞻的眼光,积极进军移动互联网,主动参与制定市场规则,才能在新一轮产业发展浪潮中找准自身的定位,调动自身一切积极力量,继续独占鳌头,实现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