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卡复制窃听骗局揭秘:非法器材市场泛滥

10月23日,北京一家电子卖场,柜台公开售卖多种窃听、偷拍器材。 摄影/杨杰

很多人的手机都收到过“复制手机卡窃听”短信,记者调查多为骗钱的。

将窃听器放在报社办公室,在报社外发短信“DW”,窃听器内的手机发回的地址精度很高。

0){ document.getElementById("picres").style.display="block"; document.write("

"); } // -->

  “侦探公司”勾结通信运营商“内鬼”获取个人信息;非法窃听器材市场泛滥

  近期,北京最大的一起非法出售、提供、获取个人信息案宣判,“侦探公司”人员、通信技术公司职员、通信业务运营商(包括移动、联通、电信)员工等23人走上被告席,也让这个隐藏在灰色地带的市场露出冰山一角。承办此案的检察官透露,本案的被调查者涉及全国多个省市,大多数受害人并不知情。

  本报记者暗访调查北京多家“侦探公司”和电子产品市场,电影中窃听、跟踪等场景,在现实生活中通过手机卡、百元左右的窃听器就能实现。

  这个灰色的隐秘市场亟须法律完善和加强监管。

  采写/本报记者 张永生

  “想知道你的老公去哪了吗,想抓住小三二奶吗?”“经济调查公司帮忙讨债,定位你想找的老赖。”

  类似这样的小广告,所谓的“侦探公司”、“调查公司”等以手机短信骚扰着几乎每一位手机用户,在街头或是网络上更铺天盖地。

  他们宣称能拿到任何被调查者的“通话记录、短信清单、手机定位等信息”。

  10月19日,记者假借调查婚外情为由,联系北京一家调查公司。

  “明天见面谈。”业务员神秘地说。

  “侦探”要价

  3个月话单4千,3个月短信8千

  10月20日,这家调查公司的一名马姓人员,约记者在家乐福广渠门店接头。

  30来岁,斯文干练,戴眼镜。在家乐福附近一家饭店坐定后,马先生自称是该调查公司的私人侦探,从业五六年。

  “只要你报出被调查者的电话号码,我们肯定能拿到通话详单。”马先生说,调查一个号码3个月的通话详单,需付费4000元。

  “你们怎么拿到通话清单?”记者问。

  马先生神秘一笑,他说用户查询自己的通话详单时,必须按通信运营商系统提示操作,发送和接收查询验证信息。“我们能在机主不知情的情况下向系统发送打印通话清单申请,然后我们的人直接拦截系统发回的验证信息,神不知鬼不觉,被调查者根本不会发现。”

  记者询问,“我们的人”是不是通信运营商内部员工。

  马先生一愣,往后靠了靠,“这个你就不要打听了。”

  “靠谱吗?”见记者不信,马先生随即拨通电话。问电话那头一个“张哥”,“现在方便不方便查单”,“张哥”称当下即可查。

  马先生转过头对记者称,现在就可以报号查通话详单,“你要查的是谁,对他平常的联系人肯定比较熟悉,你有辨别能力。”

  他现在和记者一起在附近找个有电脑的地方,让“张哥”把清单发过来,“你打开看看对不对,对了你再付款,不对不收费。”

  记者再次询问这个“张哥”的身份,马先生承认“这朋友是运营商内部人”。

  “能不能查短信内容?”记者问。

  马先生表示,在此之前,短信内容的确可查,“查询3个月的,8000元,但最近追查得厉害,出多少钱也查不了。”

  “内鬼”帮忙

  调查公司“盯上”运营商底层员工

  8月5日,北京二中院宣判最大的非法出售、提供、获取个人信息案。23名被告人中,也有5人是来自移动、联通、电信的“内鬼”,涉及包括座机、手机通话记录、短信清单、手机定位信息、座机手机登记信息等。

  其中两名曾是10086客服人员的被告人供述,他们有权接触通话记录、短信清单,以及登记信息中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虽然与通讯运营商签有保密协议,但仍以此获利。

  这些人上班期间,把办公系统上手机用户信息,以邮件、短信等方式发给男朋友或是亲戚等人。其中一名移动营业厅员工,从2009年3月至12月,共出售200多条机主信息,每条50元,获利1万余元。

  据悉,本案中被追刑责的通信运营商人员,均是劳务派遣人员,处于公司的最底层。这个群体及其亲戚朋友,都被众多“调查公司”、“侦探公司”盯上,并奉为上宾。

  10月17日至22日,记者曾联系过北京多家“调查公司”、“侦探公司”,“窃听是行里的基本业务,干这行的都有自己的路子。”多家公司人员表示。

  定位跟踪

  输入手机号你就变“移动红点”

  “只要对方开着手机,不管去了哪,在电脑地图上都有详细的跟踪点,误差不到10米。”

  这是“私人侦探”马先生向记者提供另一项业务——对被调查者进行手机实时定位。

  根据“市价”,每定位一次要收800元,最迟需在每晚11点前进行,“否则查定位的人就下班了。”但马先生拒绝透露任何“查定位”的信息,只说“交钱肯定能办到”。

  “最大非法出售个人信息案”中也有“查定位”的神秘人,北京京驰无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运维部经理谢新冲。

  该公司是北京唯一一家拥有移动公司定位功能授权单位,从事手机定位业务。

  中国移动(微博)对京驰无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有明确要求,如果对某个手机定位,机主必须知情。但谢新冲让这样的要求成为一纸空文。

  法院认定,2009年3月至12月,谢新冲先后多次向“调查公司”提供90余个手机号码定位,非法获利9万元。据称,这些交易都是通过各种关系自动找上门来。

  同时,谢新冲还出售手机定位软件。北京一家调查公司曾以1200元的价格,从谢新冲处购得定位软件,一个月可对一个手机号码做50次定位。

  激活软件,输入手机号,被调查人的行踪就变成电子地图上移动的小红点,精度为5米-50米。

  法院宣判,谢新冲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2个月,并处罚金2.6万。他也成为首名因提供非法手机定位被判刑的电信单位员工。

  远程窃听

  “小盒子”装手机卡“谁都能窃听”

  “大街上买张手机卡,插到这个小盒子里,想定位定位,想窃听窃听。”

  10月18日,百荣国际小商品城电子市场,一家店铺老板介绍着窃听器,柜台上公开售卖多种窃听器材。老板报价,单纯窃听的器材160元,复合窃听、定位功能的器材180元。

  一个长宽约3厘米、高约1.5厘米的黑色塑料匣子,滑开匣盖,里面有一个跟手机一样的卡槽。

  “装上普通手机卡,就能窃听定位。”老板拿出一张手机卡,装进卡槽,摁开匣子上的电源键。5秒钟后,电源键位置一个针孔大小的蓝色指示灯连续闪烁数秒,之后熄灭。

  窃听器放在柜台上,老板让记者站到远处,拨通黑匣子里的手机卡号。

  50米外,记者拨通该号码。两秒钟后,手机听筒内传出一名购买偷拍机的顾客和该老板砍价的声音。100米外,声音依旧清晰。

  “听清楚了就回来吧。”老板得意地对记者喊。他说,这东西绝对好用,因为装得是手机卡,“只要有信号的地方,再远也不怕”。

  老板让记者向窃听器的手机号发送“DW”字母短信。

  数秒钟后,一条短信发回记者手机里,短信内容是窃听器所在的位置。

  查询地图,短信中显示的位置,与窃听器所在位置相差不足50米,哪条路,哪个方向,都显示得一清二楚。

  老板称,到下月初,该窃听器生产厂家会上线新版地图,“到时候,定位误差会更小,而且直接是地图显示定位位置。”

  该店销售员称,经常有人来购买这种窃听定位器材,“想窃听、跟踪谁,放到他包里、车上、办公室,远程就能监听,还能知道被监听人的具体位置,东西虽然便宜,但包你好用。”

  记者询问,“现在买手机卡都得实名,一旦窃听器被发现,一查就知道谁干的了。”

  对此,该老板和销售员都笑了笑,“你到街上买两张手机卡就知道了。”

  去年全国实施手机卡实名制,工信部要求,9月1日起,全面实行新增电话用户实名登记。

  10月19日,记者随机来到宣武区一家销售手机卡的商店,该店老板称,出售的移动、联通、电信手机卡,均不需用身份证登记购买。

  记者说多买几张,店老板说“你肯定是侦探公司的”。

  10月19日至21日,记者走访中关村等多家电子市场,各种窃听、定位器材虽然形态各异,包装上均未显示厂家地址和联系方式。

  对此,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剑秋分析,这种窃听器插入手机卡实际上就是异形手机,具备自动接听和定位功能,“不算什么高科技”。

上一页

1

本文导航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本周热点本月热点

 

  最热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技术文章

最新论坛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