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焦丽莎
“房子拆迁了,政府会给安置房,小灵通‘拆迁’了,我们能得到什么?”北京一位小灵通用户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目前,距工信部规定的小灵通退市期限仅剩一个月。不过,本报记者通过多方渠道获悉,根据退网情况,小灵通或将推迟至明年才可彻底退市。
用户观望情绪浓
临近年尾,小灵通退网清频的消息再一次触动小灵通用户的神经。2009年,工信部曾下发《通知》称将在2011年年底前完成1900—1920MHz频段 (即小灵通频段)的清频工作,以配合国家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整体推进部署工作,支持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移动3G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我国电话用户总数达12.52亿,其中移动电话用户9.64亿,固话用户2.88亿,而固话用户中,尚未退网的小灵通用户为1950.9万。虽然与高峰时一亿用户相比,目前占比已少得可怜,但剩余用户“圆满”退市,仍有难度。
此前,为鼓励小灵通用户转网,各地运营商均推出优惠政策,如小灵通用户可免费领取2G或3G手机一部,无需预存话费,无需换号直接转网,可享受等同小灵通资费的优惠。但是,这一系列优惠新政并未动摇剩余用户的观望决心。
“小灵通的信号越来越不好。”唐山王女士告诉本报记者,当地运营商已开始拆除基站。但是,记者电话联系相关人员,对方表示期限未到,基站并未拆除。
据调查,3G浪潮虽已使小灵通被边缘化,但仍有用户坚持,“小灵通的话费便宜,而且辐射小,这就足够了。”“觉得办理携号转网比较麻烦。”保号是大多数用户的强烈诉求,小灵通和座机、宽带捆绑业务也让不少用户难以舍弃,担心分拆后资费结算问题。
同时,也有用户坦言,“如果退市,想等等看补贴和赔偿。”但是,记者从北京联通客服处获悉,年底期限一到,小灵通就会被清频。对于不愿退网者,客服称,“此前早已通知小灵通用户转网事宜,并在官网和营业厅提示和推出转网补贴政策,期限一到应该就不能再进行服务。”
据悉,有用户质疑运营商强行让用户退网是否合理。对此,法律人士称,根据有关规定,工信部运用国家权力强制要求小灵通退市属于不可抗力。运营商人士也表示,根据小灵通用户在入网协议上的约定,政府的行政行为属于不可抗力,所以小灵通被“强制退市”,如果用户与运营商之间没有其他约定,用户将难以要求运营商据此进行赔偿。
退市是趋势
自1998年诞生以来,小灵通以绿色环保、低资费、低辐射赢得人心,一度发展到近一亿用户。但是,在2007年中国移动率先开通接听免费业务后,运营商开始实施手机单向收费,导致小灵通用户数量逐步下滑。尤其是在3G牌照发放后,运营商开始全业务运营,小灵通的颓势进一步加剧,“它的历史使命已经终结,到了退出的时机。而且从技术上讲,小灵通前有GSM、CDMA,后有3G,这意味着它只能作为一个过渡。退市,将是必然趋势。”有业内专家称。
“当年小灵通是应势而生,当然也要顺势而退。”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杨培芳对记者表示,“目前移动通信资费已大幅下调,并与小灵通资费日益趋同,小灵通用户转网时机已成熟。”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专家对此持质疑态度。“我们曾专门调研,小灵通在有些县乡的信号好过移动、联通和电信,所以老百姓愿意用,觉得方便、实惠。”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剑秋对记者说:“就整体而言,小灵通是城域网 (网络覆盖范围一般为一个城市)的技术应用,在广域网(网络覆盖范围比较大)为主的情况下还需要一些城域网作为补充。小灵通退市应该合理安排、综合考虑,全国不一样、南北不一样、省市县乡不一样,不要一刀切,要做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
“当前2000万在网小灵通用户仍是服务对象,哪怕只剩一个用户也要维护他的权益,要善始善终。”曾剑秋强调,现在有些地方运营商根本不理这些用户,有的甚至强制停网,这种做法不恰当。运营商应该主动找用户沟通,争取相互理解,达到一个双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