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调研移动支付标准渐近:9亿用户遐想

相关专题: 中国移动 5G

  王芳艳 上海报道

  不带钱包,只带手机刷卡消费——新型的移动支付方式,给通讯和金融两大行业描绘诱人的市场前景,同时带来激烈的利益博弈。

  为了抢占移动支付市场的主导权,近两年中国银联主推的13.56MHz标准和中国移动力推的2.4GHz标准对国家标准的争夺从未停止。

  一位银行人士近期向记者透露,11月底央行召集银行、运营商、银联及支付公司等各个利益相关方开会,了解移动支付现状,听取各方对移动支付国家标准的看法。

  “央行近期也对我们的移动支付业务现状进行了调研。”另一位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透露。这或预示着标准确定渐行渐近。

  事实上,近期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信息中心主任王立建透露,移动支付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已于今年10月草拟完毕,目前正在修订阶段,最终版本预计将在明年上半年完成。不过多位银行人士认为,国家标准最终到底是采取其中一种标准或者两种标准并行,仍存在巨大悬念。

  回顾这两年,由于标准未定,银联和移动都各自展开试点。

  据记者调查,银联自2009年开始在全国多地试点多种形式手机支付产品,今年下半年与建行进行战略合作,开始与大型国有银行进行实质性的商用推广;而中国移动一方面小规模推广“手机钱包”业务,另一方面则在入股浦发后,于今年10月推出第一代产品。

  然而,标准问题、受理环境不佳、用户体验糟糕都成为制约移动近场支付发展的瓶颈。因此各家机构试点推进缓慢,用户规模狭窄,给看似庞大蛋糕的手机支付蒙上阴影。

  一家国有大行电子银行部人士表示,目前为止他们还未计划开展手机近场支付业务,“现在市场还是不太成熟,先进入者很容易成为‘先烈’。”

  “最大的问题还是建议尽快制定多方共赢的手机支付标准,这是最紧迫的问题。各自为政,各怀心思,只会导致更多内耗。”多位业内人士呼吁。

  9亿用户遐想:iPhone那样的爆发力

  “尽管目前市场规模还不是很大,但就像iPhone一样,一旦某项创新启动了市场的爆发点,市场容量不可抵挡,这就是手机支付的魅力。”一家股份行个人银行卡部负责人如此描述。

  目前我国的手机用户已突破9亿,是世界最大移动市场。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移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截至2010年12月,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实物交易规模已达26亿,同比增长了370%。

  作为移动电子商务的重要分支,移动支付近两年迅速蹿红。移动支付的两种类型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都开始发展。远程支付指用户通过手机登录银行网页(或是手机下载客户端软件)进行支付、账户操作等;近场支付则是手机通过射频、红外、蓝牙等通道,实现与自动售货机、POS机等终端设备之间的本地通讯。

  “远程支付目前增长迅速,竞争也相对激烈;但现场支付由于技术标准和规范的不统一,还没有在国内大规模普及。”钱袋宝执行董事孙江涛表示。

  根据央行统计数据,2010年手机支付客户数量为9028万户,这与9.5亿户的手机用户规模相比,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商业模式是手机支付产业的核心问题,因为是新兴产业,游戏规则都还没建立,现在各方都想设计有利于自己的商业模式。”上述银行负责人认为。

  从国际经验来看,移动支付目前存在四种商业模式:第一种是运营商完全独立运营。例如,手机支付成熟的日本,从银行牌照到手机终端到使用环境都是运营商NTT DOCOMO一家打造的,构建一个相对封闭的使用环境。

  第二种是运营商和银行合作的模式;第三种是以银行为主导的模式。这两种方式中,清算和结算都是在金融结构的账户或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户上进行的,通讯运营商只是一个通道。第四种是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主导的模式,第三方支付平台拥有靠近大量电子商务用户的优势,不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做的是远程支付这一领域。

  运营商有海量的手机用户,所有的移动支付必须使用他们的终端和网络;银行拥有金融牌照,他们希望保持其在银行卡领域的地位;而支付组织要保留支付转接市场的占有率和开拓新业务收入,各方围绕此,展开了产业主导权的争夺。

  “不过短期看,手机支付盈利空间不是很大。但移动支付增加了用户黏性,带动了其他各项增值服务的收入,这是各家机构争抢市场的主要动力。”上述银行人士认为。

  银联实验:实质性推广起步

  在这场市场争夺战中,银联毫不掩饰其野心,希望在整个产业链上抢占主导地位。

  银联的策略是以银联为主导,拉拢运营商、地方政府进行合作。2010年银联联合商业银行、运营商、手机制造商等成立移动支付产业联盟,目的就是推动标准制定。

  这其中,银联推行标准频率13.56MHz,在终端选择上面有多种解决方案,自2009年以来中国银联研发的新一代手机支付业务开始试点,期间银联推出四款产品,包括智能SD卡,SIMPASS双界面电信卡,贴膜卡以及NFC手机。

  银联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手机支付已在全国20余个省(市)开展试点或推广应用。

  “银联试图找到一种比较好的解决方案。但这些产品都各有利弊,SD卡成本低,但以前基本主要支持远程支付。近场支付今年才刚开始,但要更换手机,成本较高,SIMPASS模式可近场支付,但效果不是很理想。”接近银联的一位人士透露。

  上述人士透露,经过这些试点后,未来银联将集中精力主要发展SD+手机的方式用于近场支付。今年6月28日,银联与建行在上海签署移动支付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合作就是这种方式。

  9月底,中国银联和建行高调宣布推出银联手机支付。银联对外称,持卡人可通过手机实现包括水电煤公共事业缴费、信用卡还款等金融服务和图书、机票等在线购物在内的远程支付,以及在商场、便利店等场所实现非接触式快速支付。

  “这一协议对银联而言,意义特殊,因为建行是首家与银联开展移动支付战略合作的大型国有股份银行。”接近银联的相关人士表示。

  “应该理解为这是银联真正开始与银行合作进行实质性商业推广。与此前不同,这次是主要从远程支付转而到远程支付与近场支付并行。”另一家股份行人士认为。

  接近银联人士透露,此次终端主要是加载SD卡进行远程支付,如果要实现近场支付,客户需要重新购买一台定制手机。目前银联和建行提供的主要是HTC、TCL几款手机,HTC售价约3000-4000元,价格较高,可能前期会对一些高端客户赠送。

  “此外,建行首先需要进行IC卡系统建设,并且进行改造,还要内部培训,对收单商户流程进行改变。因此目前上海还未正式对外开始推广,仅在内部员工进行试用。大约明年上半年开始可正式对外推出。”一位银联上海分公司的人士透露。

  移动自有账户:监管绕不开

  中国移动是移动支付市场不可缺少的角色,高市场占有率使其强烈希望摆脱银联和其他两大运营商,学习日本的DOCOMO,建立自己的封闭支付体系,继续垄断市场。

  目前移动推出了两个移动支付产品,一个是远程支付(即手机支付),另一个则是近场支付(手机钱包),近场支付中2.4GHz标准的rf-sim全卡解决方案成为其竞争利器。

  “13.56虽然技术成熟,容易控制距离,但2.4GHz全卡方案能完全捆绑用户,相对快速推广,建立有效的竞争壁垒。因此,2008年12月集团公司领导专题办公会要求重点推进全卡解决方案的试点工作。”中国移动一份内部报告透露。

  该报告还认为,账户是支付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只有坚持自有账户,才能避免沦为通道,建立有效的市场竞争壁垒。从中国移动前期已开展的WAP手机银行、手机钱包银行卡等业务,由于缺乏对账户的管理,都无法整合资源,真正主导业务发展。而国外运营商来看,日本NTT DOCOMO、菲律宾smart等移动运营商都或者建立了自有账户或参与合作但主导账户的管理。

  不过移动要实现这一野心并不容易。

  移动采取2.4GHz标准的rf-sim全卡解决方案,用户可使用现有手机,只需花100多元更换一张sim卡就可以实现移动支付。

  但目前交通、金融、社保的支付终端基本采用13.56MHz频率,因此,中国移动将不得不花大力气搭建POS机网络、建设服务后台,并与合作商户谈判。金元证券一份报告估计,以一台POS机成本2500元计算,铺设100万台就需要25亿资金,成本高昂。

  目前中国移动的试点仅在小范围内进行商用推广,主要是企业内部和世博会上的应用,例如2010年上海移动通过和申通地铁联合,开通了手机钱包坐地铁的业务,直接刷手机进地铁。

  “不过据我们估计,他们要改造现有终端要上亿资金投入。”银联内部人士称。

  其次,2.4GHz标准的手机支付技术完成了对现有支付终端的改造后,实际上已形成一个独立的支付系统,对现有的城市一卡通、金融支付系统等构成竞争威胁,挑战现有的监管体制。

  “目前中国移动的中间账户模式存在资金管理风险,因此必须向央行申请互联网支付。”一位接近央行人士称。

  央行目前基本明确,运营商开展金融相关业务,需要向央行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将金融业务剥离成立独立实体运营,央行将对不合规业务进行整改、关闭。

  为此,2011年6月,中国移动全资子公司中国移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并于8月向央行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

  “中国移动获得央行的互联网支付牌照后,还需要申请储值卡资质,之后还要向银联申请加入成员,面临的限制非常多。” 一位银行监管人士认为,“目前情况下,移动要想进入金融领域难度很大。”

  出于种种原因,2010年后,中国移动转而也同时支持13.56MHz,与浦发合作的第一代产品就是一个例子。

  浦发移动合作第一代:过渡产品

  由于没有金融牌照,移动做出了战略部署,2010年3月中国移动全资附属公司广东移动已与浦发银行签订股份认购协议,以398亿元收购浦发银行22亿新股,占20%股权,成为浦发第二大股东。

  由此,浦发和移动在移动支付上的合作被外界赋予厚望。

  今年10月前后,浦发银行与中国移动共同推出“中国移动浦发银行借贷合一联名卡”,

  该卡由一张标准磁条卡和一张手机卡两张卡组成,除传统的借记卡、信用卡功能外,还集成了电子现金小额支付功能。

  其中,手机卡是一张符合PBOC2.0标准的非接触式金融IC卡,内设两个账户:电子现金账户和小额信用卡账户。手机卡可以在具备“银联QuickPass”的终端上进行小额“嘀卡”快速消费。

  这款双方合作推出的移动支付一代产品,并非外界所预期那样激进。

  其一采取了银联力推的13.56MHz频率标准,其二终端形式上主要是外挂手机卡模式。

  “实际上就是在手机上外挂了一个异形IC卡,这种方式在移动支付领域创新力度并不是很大。”一位国有大行电子银行部人士评价。

  这背后有现实因素。知情人士透露,浦发移动第一代产品并非采用移动力推的2.4GHz,而是银联主推的13.56MHz频率标准,主要是因为双方合作时移动的战略已从主推2.4GHz 转变为同时也支持推行13.56MHz频率标准。

  而浦发内部人士透露,创新力度不是很大,主要考虑推广成本。手机卡成本相对较低,大概120元左右,适合前期客户培育,“像银联那样送手机成本太高,但送个卡还是可以的。”

  目前联名卡已在全国各地开始推广,目前发卡量已接近3万张。

  不过,浦发相关人士表示,第一代产品仅是一个过渡产品,随着市场规模扩大,未来浦发和移动的方向肯定是采取全手机模式,即对手机进行定制,无需更换SIM卡和加装SD卡,类似谷歌在全球推出的支付手机一样。不过这个手机的价格较高,达到3000-4000元。中国移动内部有用一个终端公司专门负责手机采购,可能会降低成本。

  “从这个产品来看,移动扮演的更多是属于通道的角色,并无主导权。”上述国有大行人士认为。

  标准之战升级

  银联、运营商、银行都希望通过标准确立自己对行业的主导权。然而,由于涉及到金融和通讯两个行业,包括移动运营商、支付服务商、应用提供商、设备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厂家和终端用户等庞大产业链,以及央行和工信部两大监管部门,多方利益博弈激烈。因此,多年来移动支付国家标准迟迟难定。

  银联基于13.56MHz非接触技术的NFC移动支付方案和移动基于2.4GHz的RF-SIM卡方案,如果加以推广,究竟孰优孰劣?

  基于13.56MHz的NFC技术规范是国际移动支付标准,产业链完整,适用于大部分现有的POS终端机,具有更广泛的市场基础。但缺点是用户必须重新买一部具有NFC支付功能的手机,投入较大。

  更重要的是,基于13.56MHz的NFC技术超过1400项专利掌控在Nokia、SONY等公司手中,技术核心专利几乎完全为国外控制,可能需要向技术研发方支付高额专利费。这是2.4GHz标准支持者反击的有利依据。

  “目前大部分专利持有者应该还没有收费,但不排除未来不会收费。”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高管说。

  而基于2.4GHz的RF-SIM技术由中国移动主导、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用户只需付一张SIM卡的成本,约100元,就可以实现手机支付。该技术支持远程数据下载更新,可远程冲值,离线刷卡。这是2.4G相对13.56M标准的最大优势,但短板在于巨大的搭建POS机网络、建设服务后台费用。

  “两个标准各有利弊,标准不仅建立在共赢的基础上,同时要考虑改造成本、推广成本、专利成本。因此很难定夺。”接近央行人士称。

  其背后更是利益群体的博弈,一位银行监管人士认为, “是SIM卡里加一个支付功能,还是设计一个‘银行卡’贴在卡上,核心还是利益的问题。”

  不过,从2010年以来,银联推行的标准实际上开始占上风。中国移动从主推2.45GHz方案转变为开始支持13.56MHz。

  一家股份行人士透露,今年4月央行曾召集各银行讨论过手机支付标准草案的讨论,会上主要是确定了13.6标准,用于金融支付。

  同时,4月,据媒体报道,国家金卡办主任、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会长张琪也透露,移动支付标准已经初步明确,其中近场支付采用13.56MHz标准,2.45GHz方案仅用于封闭应用环境,不允许进入金融流通领域。显然这已确立了13.56MHz的地位。

  然而,最近标准方向再次发生转机。11月29 日,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代晓慧公开称,工信部已与央行共同启动移动支付标准制定工作,国际通行的13.56MHz方案和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2.45GHz方案各有优势和不足,都将纳入行业标准。

  “2.45GHz方案支持者不会就此退出市场,这背后可能涉及国民技术以及相关一系列产业链甚至地方政府的利益。”上述股份行银行人士认为。

  他说,即使移动标准成为国家标准,但目前全国300万台POS机改造,及每年60-80万台新增POS机,都是银联标准的有力支持者,会导致事实上银联标准的强大地位。

  受理环境:鸡与蛋困局

  “除统一标准外,改善受理环境、提高用户体验好感,也非常紧迫。”上述国有银行人士认为。

  据记者了解,浦发移动推行手机卡就面临受理市场的问题,推广名单上的一些商户,实际上没法进行手机支付。

  银联上海内部人士透露,在上海,2009年银联上海就开始进行POS机改造,主要是为了推广IC卡应用,不过央行上海总部要求上海地区POS机除了特殊行业外,基本上都必须支持非接触式支付,即可以进行手机近场支付。“改造一台POS机的读头至少要300元,这还不包括软件改造,目前POS机改造是银联来承担费用。”上述人士透露。

  另有银行人士透露 ,由于手机支付规模还小,改造成本较大,目前也只能由银联先承担,银联先改善受理环境,促进发卡量增长后收单行布点的积极性会增加,就可以由收单行承担改造费用。

  不过,目前上海约有30万台POS机(不包括批发市场的POS机),也仅大约10万台可以支持非接触式支付即近场支付。

  “用户和商户,这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如果少量甚至没有客户使用近场支付,就是移动免费赠送POS机,商家也不愿摆在柜台上,更不用说自己承担POS机改造费用。”上述股份行人士认为。

  同样,由于目前近场支付终端的种种技术问题,如刷卡不流畅,导致客户体验并不好。同时,如果客户需要更换一个手机,目前可选择种类较少,成本高。

  “短期来看,虽然手机支付盈利空间不大,但正像招行在信用卡市场一样,谁先进入就可能获得先发优势。”上述银行人士认为。


微信扫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 1、回复“YD5GAI”免费领取《中国移动:5G网络AI应用典型场景技术解决方案白皮书
  • 2、回复“5G6G”免费领取《5G_6G毫米波测试技术白皮书-2022_03-21
  • 3、回复“YD6G”免费领取《中国移动:6G至简无线接入网白皮书
  • 4、回复“LTBPS”免费领取《《中国联通5G终端白皮书》
  • 5、回复“ZGDX”免费领取《中国电信5GNTN技术白皮书
  • 6、回复“TXSB”免费领取《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图解
  • 7、回复“YDSL”免费领取《中国移动算力并网白皮书
  • 8、回复“5GX3”免费领取《R1623501-g605G的系统架构1
  • 本周热点本月热点

     

      最热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技术文章

    最新论坛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