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二手电池直接改装成移动电源
IT时报记者 尤歆飞
本报日前曾连续刊发《自制品牌手机电池五分钟搞定》、《山寨手机电池暗藏品牌猫腻 垃圾电芯成本仅1元》等文章,揭露手机电池的种种猫腻。今年以来,充当智能手机电池“加油站”的移动电源也成了不法厂商们垂涎的“摇钱树”。记者走访电子市场发现,移动电源容量虚标、粗制滥造等现象层出不穷,更有商贩将废弃的二手电池直接改装成移动电源,险象环生。
容量虚标赚取暴利
近日,《IT时报》记者在深圳华强北地铁电子市场发现,移动电源市场非常红火,苹果这类不能更换电池板的手机,为移动电源带来了巨大商机。诸如品胜、羽博、MiLi、忆捷、爱国者等十多个品牌的产品,让人眼花缭乱,其容量从800毫安到10000毫安不等。
在一家店铺里,记者称要为iPhone4S配一个移动电源。店主曹某拿出了四五款不同的产品供选择。“我们店里5000毫安的移动电源仅售150元,10000毫安卖280元。一款容量为3000毫安的便携式充电宝,只卖75元。”只见曹某掏出一个肥皂盒大小的白色方块,上面有字母“yihaochong”和几个简单的接口。这个小小的肥皂盒能有3000毫安?面对记者的质疑,曹某尴尬一笑:“这个标3000毫安,大概连2000毫安都不到,能效虚标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你要3000毫安的电源,至少得买5000毫安的。”随后记者来到另一家店铺,只见一款充电宝外形和曹某店铺的产品一模一样,2000毫安的就要卖125元,不过包装上写着MiLi。“MiLi是苹果授权的配件生厂商,yihaochong只是仿造MiLi,没法比的。”销售人员表示。
在电池行业浸淫多年的李谦(化名)告诉记者,“现在很多移动电源都是虚标的。由于消费者没法检测容量,买单时觉得容量越大价格应该越高。厂商为了节省成本、多赚点钱,便会搞些猫腻。目前市场上4000毫安的移动电源成本不过数十元,但是市场零售价大多在百元以上,这里面本来就是暴利,加之不法厂商搞些虚标什么的,利润就更高了。”
李谦说,其实在选购移动电源的时候,从体积上就可以一眼判断产品是否虚标,体积小巧却又容量巨大的移动电源是不存在的。如果电源的体积很小,而它所标注的容量又非常大,那肯定是虚标的。
粗制滥造危及消费者人身安全
如果容量虚标只是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那么粗制滥造则时时危及消费者的安全。据了解,虽然移动电源的结构并不复杂,大都是由锂电芯、充放电电路板和外壳组成,但是其制作条件非常苛刻,没有专门的工厂和技术,根本达不到制作要求。现在有些小作坊不仅做工粗劣,更采用简陋的电芯和电路板,隐患无穷。
淘宝上的电池卖家徐某告诉《IT时报》记者,“就目前的技术而言,锂聚合物电芯的安全性更有保障,但是一些厂商为了节省成本,用锂离子电芯代替锂聚合物电芯。这种电源在高温环境下使用,可能会带来风险。”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介绍,对于厂商来说,如果电芯都选一线大厂的,那么在价格方面就没有优势。“目前一些厂商做法是:前期先用好的材料,吸引消费者;等到品牌形象提升之后,再玩容量缩水,一个月出货几千台,利润就来了。”
记者购买的“yihaochong”移动电源,仅仅用了两次就再也充不进去,打开一看,只见移动电源用的电芯竟然是一款干瘪的国产二手电池,简单地接了几根电线,就炮制成一款移动电源。“低劣的电芯和电路板,过充过放等保护功能的缺乏,不仅令移动电源使用寿命短,更有可能引起爆炸。” 上海交通大学燃料电池研究所副所长章俊良提醒。
凡此种种猫腻,普通消费者常常被蒙在鼓里。章俊良说,目前国内的移动电源市场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从京东、淘宝等网站每日的交易量就可见一斑。然而,混乱的行业秩序却桎梏着这一产业的发展。“和其他成熟的3C产品市场不同,移动电源市场没有统一的认证标准,市场监管缺位,消费者成为弱势群体。目前的电源市场和早年的山寨机市场很像,都是‘野蛮生长’,虽然市场需求在迅速增长,但并没有得到品牌厂商或者市场监管部门的关注,缺乏可信赖的品牌产品,更缺乏行业标准,乱象横生,亟待各方面的重视和监管。”章俊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