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市场近来可谓风风火火。最新消息称,央行日前发布第四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包括网易支付平台网易宝、苏宁易付宝在内的95家企业“领证”。至此,第三方支付企业“正规军”扩大至196家。而随着新一批牌照发放,移动支付将成为竞争最激烈的领域。此前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则透露,以13.56MHz为基础的移动非接触支付国家标准正在审批中,有望年内出台。
不单如此,中国电信翼支付近日特为iPhone用户推出了名为“i刷”的手机支付套件。另有消息称,下一代iPhone将会内置近场支付芯片,试图占领移动支付市场。该市场的竞争格局或更加复杂。
如此看来,在超过9亿的手机用户规模以及3G技术逐步成熟的背景下,我国移动支付诱人的市场前景带来的是新的利益博弈。而回归到利益的落脚点——消费者,其对于使用手机进行非接触式交易的需求是毋庸置疑的。研究机构YankeeGroup估计,到2014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额将达近1万亿美元。
但在当前,一边是相关企业争相投入移动支付,一边却是小部分的消费者参与和大部分消费者的观望。纵使移动支付有着如此广阔的前景,然而推广移动支付的障碍仍然存在。
其一,移动支付的应用还不够全面丰富和安全,不足以引爆人们的广泛需求。毕马威的《全球消费与融合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半数的中国消费者表示,他们会在零售网点使用智能手机下载赠券和流动礼品卡。但在目前的市场上,这些应用覆盖的范围还不够广,种类也不够丰富。另外,移动支付安全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应用发展。
其二,终端问题。正如艾瑞咨询分析师王维东指出:“推广手机支付需要改造用户的终端设备,中国消费者的付费意愿不强,改造成本如果由用户来承担,会对市场推广造成很大障碍。”
其三,在最新的银行卡收单管理办法下,国内移动支付线上与线下交互通道存在被政策封堵的可能。业内人士担忧,移动支付“含金量”将打折。
综上所述,在政策支持下,移动支付只有不断创新业务,找到人们需求的应用引爆点,并在安全性方面有所保障,才能改变消费者现有习惯并成功渗入人们生活。(本报记者 张颖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