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手机业界最“凶猛”的事件莫过于中国移动与苹果公司在iPhone问题上的“过招”。笔者在与国内一线市场的手机厂商们交流时了解到,2007年通过运营商包销的手机已占全国总销量的25%以上,更有甚者称已达40%,其中大部分是由中国移动定制并销售的。
这是一个惊人的并以惊人速度增长的数字。能搭上中国移动的“快艇”,任何一款产品都有可能出现量的飞跃,进而将品牌推向新的高度。正因为如此,在产业链中强势有如诺基亚,在与中国移动合作时也要放下“身段”。不过苹果带着iPhone来了,敢于向大佬叫板。上周末,中移动数据部总经理高念书透露,苹果希望从中移动获得20%或30%分成遭拒,目前双方谈判已搁浅。一时间,业界炸开了锅。
苹果之所以能与中国移动“谈条件”,并不是因为自身的品牌价值。与之相比,诺基亚丝毫不差。关键是在iPhone本身―――这个以创新为标杆、具备魔幻外表的手持终端拥有太多其他手机厂商未曾思量过的东西。不能否认,经过大半年的市场考验,iPhone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不久前广州举行的一次中国移动大型会议上,记者赫然发现不少移动员工手持iPhone;在每一次IT媒体圈内的聚会中,都会发现iPhone的数量又有所增加。没有任何正规的途径,不见丝毫官方宣传,iPhone已悄然来到中国消费者身边。其所依靠的,正是创新的力量。
按照苹果的计划,iPhone应该在今年登陆亚洲市场,至于中国市场则始终没有时间表。如今,搁浅的谈判最终影响到了国内的苹果粉丝们。2008年还是2009年?谁该为这一切负责?可以理解,所有关注iPhone的人都想有个答案,并敦促事件迅速解决。一时间,中国移动与苹果的博弈被放大到了极致。最大的受益者是手机厂商们,iPhone的亮点就是谈判的筹码,这让他们再一次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
苹果的想法是控制价值链,就像它在全球任何一个国家推出iPhone时一样―――选择唯一的合作运营商。虽然后者无法控制价值链,但一样有利润,有“面子”。但中国移动则不然,它从未拱手让出过价值链,也根本无所谓对手会否“干瞪眼”。这正是双方矛盾的根本所在。
频繁的曝光、非议、质疑,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乔布斯发话了,“那些关于苹果正在与中国移动进行谈判的种种传言有些言过其实。”咋看之下是怕言论过热影响合作,仔细琢磨,又是如此轻描淡写,仿佛胜券在握。对于苹果来说,移动绝对是进入中国的不二选择。就移动而言,iPhone对拉动数据业务有一定帮助。在利润的博弈上,这会是一场持久战,但深入看本质,iPhone的创新已经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