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激增导致管道承受巨大压力。而对于运营商来说,号码粘性逐渐减弱,把控用户能力降低也是亟待改善的问题。在近期的移动互联网大会上,有关专家介绍了荷兰和美国的移动运营商做出的一些转变,用户可以通过IP地址而不是号码的方式,拍摄照片直接上传到网络上。
运营商还面临着流量和收入出现巨大的剪刀差的挑战。据中国电信集团科技委主任韦乐平在智能管道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论坛上介绍,数据流量在未来5年的增长大概是26倍,年增长92%,频谱效率的增长是流量的20%,而收入的增速是流量的10%,并且收入和流量的剪刀差有持续扩展的趋势。同时,由于码号资源有限,运营商需要保证收益,无限制的扩容在经济和技术上是不可持续的。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怎么把流量降下来,把频谱效率和收入提上去。华为MBB解决方案总裁戴继盛认为,当前运营商面临从话务量经营到流量经营的转变,而这种转变的三个关键因素是:新的商业模式,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超宽带、零等待、无处不在的网络保障。
流量经营商业模式上,电信分析师马继华表示,中国电信进入比较晚,负担小,而中移动网络相对压力大。目前各个运营商都在做,需要对整个资费系统进行改造,包括对以往宽带用户包月资费习惯的改变。而运营商优势是掌握着网络和计费系统,这是运营商的核心资源。运营商流量经营商业模式都在探索中,中国电信的基地业务都是按照互联网模式在做,“选马不如赛马”,需要广泛撒网。
因而,运营商需要挖掘核心价值,在接入和管道上把握控制用户的能力的同时,在商业模式模式上,也需要积极探索,进行全方位营销,用户需求推动着运营商重构价值链。
开放策略
由于电信系统是相对封闭的,互联网的特征是开放的,对于将运营支撑系统与业务结合起来是否可行,马继华表示,运营商由于体制和人才管理寻求稳定,业务创新和思维上与互联网企业有差别,但是这些都在转变。而韦乐平表示,运营商是“麦当劳式”的量产,可以挖掘互联网业务,但不会转向互联网。
中国联通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唐雄燕表示,网络执行是难点,需要业务动态资源分配和端到端QoS保障能力。他介绍,国外移动网通过PCC架构,可以实现业务的灵活性,联通在一些试点地区也采用PCC控制。并且,运营商需要采取开放的策略,建设开放平台,激发智能管道的产业能力,由QoS和KPI转向QoE,关注用户体验。
戴继盛也认为,在MBB时代KPI并不完全等于用户体验,应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综合考虑KPI、KQI和CEI。通过建立用户感知指标体系,对业务质量进行监测和端到端的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来进行网络优化;根据用户的签约、资费、网络情况,决策用户的QoS,包括核心网、无线接入网、终端侧的QoS。端到端的QoS,可以保证高价值用户和高价值业务,提升高价值用户的忠诚度。此外,运营商还应通过提供Wi-Fi解决方案,实现多网协同,优化网络负载,提升用户体验。
占领终端
近来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入手机终端产业,智能终端作为互联网入口,都在抢占这个领域。韦乐平表示,运营商网络能力有限,只有将业务、平台和终端三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智能管道。马继华认为,定制终端一方面可以吸收用户,同时稳定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可以保证用户体验。
此外,戴继盛认为,要分析终端特性,分析最终用户的行为习惯,提供用户化的资费模式,实现精细化的流量经营;通过终端和网络的互动,让最终用户更快捷、方便、自主地使用数据业务。华为在2012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演示了终端和网络互动的理念,通过让用户了解套餐的使用情况和当前的网络情况,让用户能够方便、快捷、自主地选择消费模式,实现业务按需购买,如:套餐在线升级、一键加速等。同时随着用户在线视频等数据分享行为越来越多,通过流量加速方案,比如提升网页浏览的速率,让视频浏览变得更流畅,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数据业务。
建立生态环境
对于智能管道的生态环境,目前网络是哑铃形状,中间的管道比较瘦弱,对此爱立信中国及东北亚区高级方案架构师李京川认为,“智能管道已经上升到智能运营的高度,具体来说,就是以智能管道为基石,增加智能感知、智能经营、智能运维这几方面的内涵。”他介绍,每个运营商都就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测试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其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智能管道“生态环境”的问题。
随着智能管道从概念向现实的回归,无论是运营商还是厂商都感觉到,智能管道的实现是要有其生存的“生态环境”,其中,用户相关信息是海量的,用户行为模式是不断变化的,如果没有智能感知系统为其进行智能化的数据挖掘、筛选等,智能管道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说智能感知为智能管道提供了输入,那么智能管道的输出同样需要被充分地利用起来。智能经营就是这个目的,它可以基于智能管道的能力,为用户提供非常人性化的资费套餐,从而为运营商创造最大化的商业利益。传统意义上的电信IT支撑系统也需要基于智能管道“生态系统”的理念和要求进行改造和优化,最终成为智能运营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所副所长段晓东认为,智能管道首先要做流量经营,国外也都是坚持商业策略先行。智能管道有三个层次,分别是解决问题、协同合作和创造价值,目前国内还处于第一层次。据山东移动网络部门人员介绍,目前中国移动在一些省份中,智能管道建设主要是在应用控制层的建设中。
据悉,中国电信智能管道的演进目标第一阶段是基于用户识别和业务区别,初步实现接入的灵活协同、用户的自助服务和用户的按需保障。第二个阶段从2013到2015年,以多维感知为基础,实现接入融合协同服务的快速响应和业务的灵活保障,以便达到管道资源的智能管控。2015年实现管道的高度智能化,通过新型商业模式和差异化的业务,实现智能管道的最大价值,而不仅仅在限流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