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电信运营企业和接入网市场化的角度,阐述了接入网所起的作用。对接入网技术进行了分层剖析,并对现有的接入网技术进行了简单归纳分析对比,提出了接入网中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接入网 接入系统 传输系统 物理介质 随机接入 用户接入 业务接入 线路技术
一. 概述
本文的重点是首先对接入网进行分层剖析,然后从电信运营企业的角度,提出接入网技术中各层的辩证关系。对运营企业而言,在搞清接入网所起的作用前,第一要了解核心网的类型和发展趋势,第二要掌握用户的分布特点和业务需求特点,也就是接入网市场化要求。因为接入网的构成较复杂,所选的技术种类繁多,究竟应选择那种接入网技术,就要对接入网进行分层剖析,综合分析每层的技术构成,最后将接入网的各层有机地衔接起来加以建设。
二. 接入网在电信网中的位置和作用
电信网由核心网、接入网(AN)和用户驻地网(CPN)三大部分组成。核心网和接入网属于公共电信网,CPN为用户自有通信网,传统CPN是单用户。接入网的一侧是核心网,核心网主要由各类业务网构成,另一侧是用户。接入网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接入网将核心网的业务提供给用户。接入网是一种透明传输体系,本身不提供业务,由用户终端与核心网配合提供各类业务。
核心网的技术发展走势和用户分布特点及用户对业务需求的特点决定了接入网技术的选择。为了进一步认识接入网,下面首先对接入网的两端,即核心网和用户进行分析:
三. 核心网的业务接口特点
核心业务网目前主要分语音网和数据网两大类。语音网通常指公共电话网(PSTN),是一种典型的电路型网络。接入网接入PSTN时多数采用V5.2接口,也有部分采用V5.1、Z、U等接口。
传统的数据通信网主要包括公用分组交换网(PSPDN)、数字数据网(DDN)、帧中继网(FR)三种,可以看到这三种数据网是通信网发展过中的过渡性网络。DDN是电路型网络,而PSPDN和FR是分组型网络。接入网在接入这些网络时,一般采用E1、V.24、V.35、2B1Q“U”接口,其余类型的接口使用较少。现有的综合类的接入网大多都有上述接口,运营企业在选择接口时应主要考虑各业务网接口的资源利用率和业务的灵活接入。
IP网是一种典型的计算机通信网,因其具有IP over everthing和开放网络特点,并与中国电信对通信网的垄断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许多生产厂家和其它运营公司都看好IP市场的前景,目前已有运营公司在构筑自己的纯IP骨干网。
接入网在接入INTERNE/IP网时,当前还以拨号上网方式接入为主。INTERNET/IP在综合接入网侧的业务分流,许多生产厂商的接入网设备提供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但其思路和方法各不相同。目前有关机构正在提出V5.2接口技术规范的扩展功能附件,该附件允许Internet业务在LE控制下,直接从接入网处选路至网络接入服务器或IP电话网关,从而支持IP业务的分流。应注意到这种IP业务分流可能对一些接入网局端设备的业务交叉能力提出考验。
综上所述,目前核心网中仍以电话业务和PSTN上的增值业务为主,传统的数据网在ATM与IP技术尚不成熟的今天,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应认识到传统的数据网是电信网发展过程中的过渡性网络。新兴的INTERNET业务将对传统的通信网格局发起冲击,ATM和IP形势还不明朗,因此运营企业应密切关注这方面的技术发展走势和相关技术标准的出台。
四. 用户的特点
显著的特点即:随机性。这种随机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用户的空间位置是随机的,也就是用户接入是随机的。第二,用户对业务需求的类型是随机的,也就是业务接入是随机的。核心网是提供业务的网络,用户是业务的使用者,接入网所起的作用是将核心网各类业务接口适配和综合,然后OVER在不同的物理介质上传送分配给用户。
五. 接入网的结构分层
接入网系统由接入系统,传输系统,物理介质三部分构成。接入系统负责业务的接入,承担接入网建设第二方面主题。传输系统负责业务的承载运送。物理介质负责用户的接入,承担接入网建设第一方面主题。接入网三部分的有机组合承担接入网建设第三方面主题。
接入系统承载在有源传输系统上,传输系统承载在无源物理介质上,三者缺一不可,因此接入网在建设时应由下而上统筹考虑三层结构。
(一). 接入系统
接入系统具有设备属性,在接入网中负责业务的接入。通常接入设备分局端设备和远端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局端设备负责核心业务网业务接口的接入,远端设备提供相应用户业务接口接入。
1. 全中继方式:
2. 中继加总线方式:
3. 全总线方式
(二). 传输系统
(三). 物理介质
六. 接入网中各层的辩证关系
七. 结束语
接入网技术是电信市场化的产物,是满足用户环路网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产生的新技术。接入网所采用的技术可以是不同接入系统、不同传输系统和不同网络介质的排列与组合,因而技术构成十分复杂。但不管怎样,电信运营企业所面临的是市场,是这些技术的使用者,因此就需对复杂的接入网技术的脉络按市场化要求进行梳理,综合分析选择一种适应当地接入网发展的新技术。
摘自《通信市场》 200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