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何时何地,只需放上去即可充电……。为实现这一概念,与便携终端无线供电相关的研发活动日益活跃 。
主导这些研发活动的是无线供电业界团体WirelessPower Consortium(WPC)。该团体以无线供电方式的业界标准化为目标,于2008年12月设立。目前已经制定出相关规格,各相关厂商也正在稳步推进支持设备的开发注1)。
注1)WPC于2010年7月制订完成了用于智能手机和数码相机等输出功率5W以下的便携产品的传输标准。
一直积极参与WPC活动的三洋电机,是WPC的创始企业之一,也是日本国内企业中唯一一家可以参与制定标准规格的“Regular Member”。虽然三洋电机一直很低调,但2010年12月,三洋电机公布了其产品供应计划等。同时还一举公开了支持WPC规格的便携终端用充电台及用于手机内置的带非接触充电功能的电池组等试制品。
三洋电机展示了将积极开展相关业务的思路:“2011年将开始致力于普及非接触充电技术。这一技术将来肯定会进入社会基础设施行列。到2015年,便携产品充电的概念或许会有巨大改变”(三洋电机移动能源公司充电系统业务部业务部长远矢正一)。
要最先实现位置自由
三洋电机想在WPC实现两个目标。一是相互运用性。即,只要符合WPC标准,充电设备的厂商即使不同,也可相互利用。为此,符合WPC规格的设备上都带有“Qi”标记。
WPC为确保这种相互运用性,将充电板的方式大致分类集中成了三种(图1)。这是为了减少工作状态确认试验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可使受电器件端在设计上能有一定的自由度。
另一个目标是实现较高的位置自由度。三洋电机的定位是“最优先事项是在任意位置均可充电”(三洋电机远矢)。这也是2008年12月WPC设立时,作为三洋电机参加WPC的绝对条件而不可让步的部分。
其背景在于WPC采用了电磁感应式无线供电技术。虽然该方式作为“陈旧的技术”其原理已得到确证,但还存在若送受电线圈的位置不吻合会导致送电效率大幅降低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