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自2011年开始,温州移动联合华为公司进行iODN专项研究并积极实践,以推动iODN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温州移动近期完成中国移动首个iODN试商用部署,实现了对传统光纤网络智能管理能力的重大突破。为此,本刊记者特地专访了温州移动总经理张伟聪先生。
光纤网络作为通信领域最基础的设施已经发展很多年,为什么温州移动现在开始关注智能化管理问题?
张伟聪:在以往的光纤网络建设中,一直采用比较粗放的“哑资源”建设模式,光纤建设后都是采用人工记录方式,业务的发放和调度也是主要依靠人工规划。目前光纤网络的整体可利用率还有待提升,管理方式不能满足光纤网络高效率、低成本、精细化运营的需求,影响公司业务的长期发展。随着iODN技术不断发展和成熟,经过充分论证,我们认为该项技术符合中国移动对于光纤管理的发展需要,所以开始深入研究并实践iODN技术,目前的试点成果充分证明该技术的可行性。
目前,iODN管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如何?您觉得iODN技术相对于其他管理手段的优势是什么?
张伟聪:iODN解决方案首先是要改变哑资源不可感知的特性,通过一种可感知的电子化标签技术来标识庞大复杂的光纤光缆资源,进一步通过电子化标签的管理来实现对光纤网络的调度和管理,即以电子化标签技术为基础,构建智能的ODN管理系统,实现无源网络的自动化运维及管理。结合温州移动ODN智能化改造需求,经过多次研讨及分析,我们在电子化标签的选择方面总结出3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技术简单成熟,可以实现快速部署,一键式ODN状态管理;第二,产品稳定,并可以兼容不同厂商配线设备,跳纤无需定制;第三,成本合理可控,可根据移动市场竞争需要,利用合理成本提升竞争力。通过对以上需求的综合考虑,我们选择基于eID技术的iODN管理系统。
在iODN试商用过程中,温州移动都面临了哪些挑战,是如何克服的?主要做了哪些创新性的工作?
张伟聪:在iODN的试商用过程中,我们面临了网络融合、智能设备供电模式、业务流程兼容等多方面的问题。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联合业内有能力的合作伙伴,组成联合创新工作组,深入业务一线,详细分析业务和场景需求,完成传统ODN设备的改造方案、室外配线设备间歇供电以及配合资源管理系统的智能业务流程对接等创新课题。这些都对温州移动实现iODN规模部署奠定了技术基础。
从实际的应用来看,部署iODN系统后,目前的试商用效果如何?对网络运营产生了哪些影响?
张伟聪: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部署,目前iODN在温州移动已经初具规模,并对我们的业务运营起到很好的推动效应,对于整网的光纤管理能力也有了很大提升。首先,在业务发放方面,开通时间缩短很多,用户感知明显提升。同时在建设施工中,操作便捷性的提升非常显著,尤其是面对复杂的业务割接和排障,效率提升明显。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于光纤利用率的提升,温州移动对滨海新区完成iODN技术改造后,可以明显看出,滨海区域的光纤使用效率提高,另外长期沉淀的冗余光缆资源得到了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