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潘敬文
酝酿多时的移动支付国家标准即将尘埃落定。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陆书春在运营商手机支付产品发布后公开透露,中国金融移动支付标准(下简称“手机支付标准”)将于近期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将推动手机支付标准应用试点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据记者了解,中国手机支付将采用中国银联主导方案,而运营商主导的方案仅用于封闭环境,业界认为运营商仍能据此获取手机支付带来的巨大收益。深圳一智能手机厂商的高管向本报记者表示:“中国手机支付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移动支付采用银联标准
长期以来,手机支付行业一直面临着互不兼容的中国银联13.56MHz和运营商2.4GHz两大频率的选择问题。据了解,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简称“工信部”)、国标委的相关司局已组织中国银联及三家通信运营商,对手机支付业务的发展达成一致意见,并决定采用中国银联的13.56MHz标准,并采取NFC-SIM(USIM)卡方案,作为国家标准的手机支付方式。对于运营商的2.45GHz方案,相关部委则决定将其用于封闭应用环境,不进入金融流通领域。
记者了解到,相关部门采取上述决定,主要是因为国内运营商自主研发的2.4GHz技术标准虽然是中国专利技术,并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但推行此标准,需要大量地改造全国现有的POS机等设备,基础设施改造要投入庞大资金,且短期内还无法完成。
达成标准双方共赢
“国内运营商明年将推出至少1000万部具备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手机,它们全部能实现手机支付。”有了解手机支付标准达成细节的国内手机企业高管向记者证实,目前运营商已经同意采取中国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而且运营商给手机用户提供的SIM卡还将留出空位,方便中国银联的手机支付芯片植入其中。该高管认为,在标准达成过程中,双方都做出了让步和妥协,这是双方共赢的结果。
据艾媒咨询董事长张毅介绍,早在今年4月,为解决手机支付的两大标准之争,中国人民银行集合商业银行、银联、运营商等产业相关方,成立了移动支付标准编写组,最终,中国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被确定为目前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的标准。之后的6月份,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签署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协议,国内运营商开始全面支持推进银联主推的基于13.56MHz的手机支付技术方案。
观察
手机支付产业有望加速发展
目前手机支付产业伴随着手机支付标准的尘埃落定,已正式进入了实质性发展的阶段。
据了解,中国银联正计划在今年年内,在全国铺设约150万台具有中国银联“闪付”(Quick Pass)标志的POS终端。用户在布有银联闪付(Quick Pass)标志的POS机上刷手机即可直接进行各种消费,最高消费限额为1000元。
除了中国银联,国内运营商亦在手机支付业务上取得不错进展。据中国移动内部人士透露,12月5日召开的2012年中国移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中国移动将宣布开放NFC手机SIM卡空间,联合各行业企业通过“多应用开放平台”向用户推广使用。其中,基于NFC的近场支付产品“手机钱包”也将在本次大会上发布。
而中国联通相关人士则表示,“联通招行手机钱包”将于本月率先在上海商用,后续将推向全国。对于联通老用户,如果自备具有NFC功能的手机,只需在联通营业厅更换一张可内置招商银行账户的USIM卡,而无需换号。目前市场在售的主流终端,比如三星、HTC、索尼的多款手机均支持NFC功能,均可直接使用手机支付。
此外,目前国内三家电信运营商均已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并将金融业务剥离、成立了运营移动支付业务的独立实体。因此一旦标准公布,即可大规模开展手机支付业务。
业界普遍认为,手机支付标准的确立可谓越早越好。某手机厂商一位高管表示,在手机支付标准确立之后,手机厂商就可以放心生产13.56MHz的NFC支付手机。同时亦有第三方支付企业表示,在手机支付标准确立为银联标准后,第三方支付企业也可以运用13.56MHz标准进行产品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