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邹奕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终端作为3G推广的先头部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日,中国联通宣布携手中兴通讯、宇龙酷派推出21M千元四核大屏智能手机:四核处理器、5英寸屏幕、支持21Mbps HSPA+下行速率成为标配。具备高性价比的千元智能机搭配高速网络使联通具备相当的竞争优势。
联通终端网络暗渡4G陈仓
当中移动紧锣密鼓布局国内LTE市场时,中联通并未袖手旁观,而是采取了积极的策略。
首先,21M无线网络升极。在中国4G正式启动之前,中国联通通过对现有3G网络的技术升级,继续获得网络速率上的优势。中国联通的WCDMA网络最开始商用时的速率是7.2M,随后升级到14.4M,根据该技术的演进路线,其后还可以平滑升级到21M、42M。 2月21日,中国联通市场营销部总经理周友盟在深圳表示,截至目前,联通已在全国330多个城市建成了下行速率为21M的无线网络。
其次,终端“4521”战略。所谓“4521”,是指联通将把“芯片四核、五英寸屏幕、支持21M网络”的智能手机带入千元智能机行列,并作为联通定制机的重点。除了与中兴通讯、宇龙酷派联手推出的两款千元四核智能机外,之前中联通已经发布了39款21M智能手机,满足了多层次用户的需求。
有手机业内人士认为,联通将21M作为定制终端的新标配,一方面是对自身网络的平滑升级,另一方面也是针对中国移动在TD-LTE上频繁动作的一种应对。在3G时代,联通的WCDMA网络在技术和产业链成熟度上相对占优,对中国移动在2G时代积累起来的庞大用户群形成了一定的蚕食。中国联通发布的2013年1月运营数据显示,期内新增3G用户366.9万户,中联通2G用户向3G的转移速度加快。
4G市场遭遇“剃头挑子一头热”
尽管由中移动挑起的国内4G浪潮有山雨欲来之势,但市场以及消费者对4G反应冷淡。据报道,自从TD-LTE4G网络开始在杭州和温州试商用,很多消费者都表示,网速体验确实比过去快了不少,但由于试商用更多局限于4G“高速网关”或“上网伴侣”的租用,缺乏手机等终端产品的依托,因此,截至目前,试商用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温州某移动营业厅负责人:“现在4G业务人还不是特别多,原因可能是点还比较少,具体情况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追踪,才能得出数据。”
而在中移动4G试验的另一个重地广州,目前市中心区、番禺区等地的4G网络覆盖已经或即将赶上3G网络覆盖水平,在今年春节,4G网络已应用于广州迎春花市电视直播中,意味着这一技术从网络体验正式进入到民用阶段。但很多市民却反应对4G网络并不十分了解。
4G市场冷遇表明了新技术为大众认知需要一个过程。而这最直接的原因还在于国内整个4G产业链尚未成熟有关。
夯实3G经营是备战4G基础
尽管4G取代2G、3G是未来大势所趋,但是,立足于国内通信市场目前的形势和状态,显然需要考量更多的问题。
产业链尚未成熟4G切勿激进。当前国内通信市场上,经过运营商的大力发展,3G发展渐入佳境,但也要看到,站在企业的角度,运营商的投入尚未收回成本,3G投资带来的收益也尚处初级阶段,在此背景下,若在4G发展上一味求快,显然不利企业回收成本,也就更谈不到3G的收益。
此外,市场需求则是最好的动力,4G网络支撑的是更多、更高数据的应用,尽管数据流量与日俱增,但从目前来看,用户尚未出现大规模的数据需求,随着网络的不断升级,让用户用什么,这也是需重点考虑的问题。
产业发展要求首先夯实3G的经营基础。我国4G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即便中移动大张旗鼓布局的TD-LTE真正全面商业也尚待时日。在工信部部长苗圩看来,TD-LTE的商用目前需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基站密度问题。二是终端不成熟。
归根到底,3G向4G的演进并非革命性转变,未来多网并存的格局将长期存在。在4G牌照悬而未决的情况下,对于中联通而言,4G尚是空中楼阁,脚踏实地夯实流量经营基础显得更为现实。
至少就目前来说,3G市场上积累的差异化流量经营经验和数据业务创新对未来4G发展都将产生积极意义。一是培养用户流量消费的习惯。二是刺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繁荣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从网络、流量需求等带动4G产业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因此,中联通此次以终端加网络的双管齐下之势,显然是对3G寄予了更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