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周玲
近期,关于中国电信“内测”新即时通讯产品“翼信”,以及中国移动要整合飞信、飞聊的消息层出不穷。种种消息矛头均指向腾讯微信,关于电信运营商对微信业务要进行额外收费的传闻再起波澜。
26日,早报记者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两家运营商处了解到,目前还远未谈及对微信业务收费,只不过微信扩张迅速,其给运营商带来的挑战被提出来讨论而已。
“我没有听说有具体的收费方案,只是把问题给抛出来,外界有点过度解读了。”中国移动的一位人士称。
中国移动一位负责数据业务的人士则坦承,作为一家公众公司,中国移动对任何一项收费行为都非常谨慎,更别提对腾讯微信这一拥有3亿用户的应用业务了。“我觉得收费要各界都达成共识,包括工信部、运营商以及互联网公司,大家都同意才能收,而不是我们一方说收就收。”
最近,运营商阵营人士纷纷在网络上发表观点,主张运营商向微信收费,这可被看作是运营商阵营为收费造势。微信等移动互联网应用对运营商短信和流量带来的冲击显而易见,更不用说微信占用了大量的信令资源,影响通信质量和通信安全。目前看,运营商和腾讯只是在相互试探,还未到互掐阶段。
运营商立场不一
有媒体曾援引据称是来自中国移动的内部统计数据:微信给中国移动带来了约10%的流量收入,但占用了60%的信令资源。言下之意,微信占用了中国移动太多网络资源,但是却没有为其带来相应的收入。
北京邮电学院教授、电信专家曾剑秋对早报记者解释,微信这类“永远在线”发出的“心跳”会导致通信网络拥堵,影响通信质量,甚至严重时会造成网络瘫痪。“比如说马路上有100辆汽车,原本都是往前通行的,但是微信出现后,其中60辆车都要不停发出转道的信令,这使得别的车需要为你减速让道,运营商为此需要付出成本,从这点上来讲,互联网企业应该为此付费。”
在微信对运营商原有短信业务替代上,用户众多的中国移动受到的影响最大。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表示,微信收费方面,中国移动比较着急,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则不然,三家企业的立场并不一致,这使得短期内无收费共识。
3月14日,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公开称,粗略估计,过去每1000个短信,将会转化为100元收入,若使用腾讯微信,1000个短信所占用流量,价值只有几元钱,因此,传统业务价值下降,不单是中国移动同样是行业要面对的问题。
工信部数据显示,2010年短信发送量增长率为7.1%、而2011年和2012年分别降至6.2%和2.1%。
相比“比较着急”的中移动,同行的态度则相对暧昧。据香港经济日报集团旗下的经济通通讯社报道,3月20日,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谈及微信问题时说,不少报道称,微信对电信商传统业务,尤其是短信收入构成重大冲击。不过,中国电信的3G业务原本就是以数据为核心,微信的出现,将会与数据业务产生协同作用。
他举例称,去年,中国电信的移动用户数增加27%,但移动相关服务收入增幅要较用户数增幅更大,达到36%,证明微信并未对中国电信产生大影响。
同一天,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向运营商示好,称公司无意申请虚拟电信运营商牌照的态度相当明确,微信会继续作为移动增值服务运营,希望日后能与电信运营商有更多合作机会。
前述中国移动人士断言,如果要收费,肯定是三家运营商一起收,不可能中国移动单独先收,等三家都有共识,短期内恐怕不可能。
此前有消息称,工信部近期两次召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和相关OTT企业召开内部会议,讨论微信业务给运营商的短信、话音等传统业务造成的冲击,三大运营商准备向类似腾讯微信这样的业务进行额外收费。
对此,上海联通负责互联网业务的一位人士表示,未听闻运营商有向腾讯等互联网企业收费的具体方案。
如何定价?向谁收费?
即便未来运营商能形成收费共识,下一步如何收费、向谁收费的问题仍然待解。
日前,中国联通把用户每月使用微信、米聊、QQ等产生的流量费单独列出,此举激发外界猜想,认为联通下一步将单独向用户收微信等应用费用。
前述上海联通人士则解释,这是一种误解,联通这样做是想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为用户提供更详细的收费账单,并无向用户额外收费的计划。不过,此事也显示出向最终用户收费的难度,给运营商提了醒。
曾剑秋提出,用户确实应该承担部分费用,“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现在国际运营商都开始尝试流量打包,语音时长都可以无上限,未来中国运营商也可推出打包方案,里面有一部分可以是用户为微信这类应用所付的费用。”
眼下,撇开短信这类传统业务不提,运营商的移动服务收入增速,也远不及流量增速。按财报,去年,中国电信移动互联网业务实现的移动服务收入为928亿元,同比(比去年同期)增长36%;而手机上网流量增长了约2倍。
中国移动也是如此。按财报,2012年,其数据业务实现营收1663.48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无线上网流量的同比增速达到187.6%。
付亮表示,即使运营商向互联网企业收费,也要有竞争;三大运营商不能协调统一对互联网的定价或计费公式、标准,也不能交换任何与定价有关的数据。收费应是市场行为,由供需双方自主议价,政府不应干预定价。
付亮还称,简单向互联网业务收费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信令占用问题将是长期的,主流的移动应用开发商应与运营商一起优化网络,提升用户体验。
曾剑秋也呼吁,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应该从原来的竞争合作走向合作竞争,一起把网络维护好。
前述中移动人士则称,无论向谁收费,都是一项牵涉面非常广的事情,运营商肯定会非常谨慎,目前讲都还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