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财经评论员吴岸评说:微信之争。
吴岸:上周谈中小企业的商业慈善,这次的话题有点偏离道德话题的温文尔雅,回到商场殊死竞争的血腥场面,当然与今天上午刚刚得知的芝加哥爆炸案相比,这个话题又相对温柔一些。
今天我们由微信收费之争谈企业的创新和拼搏精神。
在微信这个应用上,运营商是否应向腾讯收费?这已然是一个漩涡中的两难决定。然而从另一个维度看,不妨挑战地问一下,运营商有没有创新能力再出一个好产品进行公平竞争来赢回失去的格局?不是靠政策或是强势进行抛离消费者的利益割据,这里事实上已经延伸到企业之间竞争的一个永久话题,创新。
创新是火花迸现的灵感,还有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辛劳。此间辛劳是外人无法想象的。举一个例子,我在国外时一直没有搞懂,为什么国际知名互联网企业和电商在中国始终输给本土公司,比如雅虎做不过新浪;eBay做不过淘宝;亚马逊做不过京东苏宁。
显然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的理论解释不了“市场上看不见的手以及收不住的手”,仅仅归咎于“政府主导或市场机制不完全”已经无法完全解释这种差异。
我们看一下书本外的现实,我去过本土电商的办公室,愕然发现晚上那里几乎通宵灯火。高管开会至深夜, 甚至晚上十一点后在办公室还和业界的厂商见面谈项目合作。
反之,也有朋友告诉我,去与国际知名电商在中国的机构打交道谈合作,却经常未果,时间不巧拜访人很可能在休假。两边的工作节奏和对工作的热情以及投入程度简直是天壤之别。而有些原来在外企的高管进入互联网创业企业后, 问及他们的感受,还有问道自己创业和在跨国公司做高管有什么不同?他们说,在互联网企业更辛苦更操心,不断超负荷透支体力和心力。从高管到基层员工几乎都没有假日,几乎除了睡觉就是工作。那份对事业的激情让人深受感动,你很难不对这群人的执着苦干和用尽心力肃然起敬,从而对他们的事业充满信心。而且有理由相信,只有这样的团队中才能创出奇迹。
互联网从落地开始就没有体质的保护伞和所谓的政策倾斜,高度的市场化以及面对的消费群体更使这样的公司站在市场竞争的拼杀第一线。 因此管理者的能力,最能反映在一个公司的眼光、智慧和管理上。这里无法垄断,没有官僚,拒绝侥幸,甚至无退路可言。相比较而言,我们在利益格局里可以享受谈判瓜分以及利益保护的公司,即便赢在一时,如果没有持续的创新进步,靠绳索靠门槛靠既得利益的重新分置,迟早也会被时代和市场特别是消费者淘汰。
不信的话,那么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陈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