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华为来说,不管是运营商、企业还是消费者业务,要想在美国市场上取得重大突破都不现实。
冀勇庆
在4月23日的华为分析师大会上, 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坦言 :“华为运营商业务未来主要的增长市场是发达国家地区,但不包括美国。”而美国也没有出现在华为企业业务和消费者业务的重点国家名单之中。这似乎表明,华为已经放弃了在美国的努力。
事实也是如此。据了解,曾经参与了美国听证会的、负责美国业务的华为高级副总裁丁少华已于近日回国,他的继任者还没有确定。此前丁少华曾经担任过沙特代表处首席代表、中东北非地区部主要负责人等职务,在海外市场屡立战功。
不过,从最早负责美国市场的常峥和徐展,到后来的王诚和丁少华,虽然他们都曾经在其他国家市场屡立战功,但却没有一个人能够撬开美国的大门。据估计,华为目前在美国的营收只有可怜的20亿人民币,连公司营收的1%都不到。
为了进入美国市场,华为可谓“十二年寒窗一场空”。2001年,华为开始大规模的国际化,为此专门成立了美国代表处,后来为了适应美国的商业环境还成立了子公司FutureWei并频繁参加北美的各种电信展,在美国媒体上大打广告,其中有一个广告非常有攻击性:广告图案的背景是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广告词是“他们唯一的不同是价格”。当时,金门大桥就是美国公司思科的Logo,华为推出的路由器至少比思科的同类产品便宜30%以上!
不过,美国人可不是吃素的。2003年春节前,思科突然在美国提起对华为的知识产权诉讼,虽然这起官司最后以和解收场,但是华为也被美国市场拒之门外。
对于任何一家做电信设备的公司来说,美国市场都是不可承受之重,它占据了全球四分之一以上的电信设备市场,三分之一以上的企业和网络设备市场,六分之一的智能手机市场。打不下美国,就不能称为真正的全球化公司。
为了打入美国市场,华为可谓费尽了脑筋。华为曾经与北电成立合资公司,试图绕道加拿大这个北美自由贸易区国家曲线进入美国,但是却由于北电的破产而落空。此后华为还希望收购北电的无线资产以期获得美国运营商的客户资源,仍然没有成功。
2008年4月,华为拿到了加拿大两家运营商Bell和Telus的3G网络订单,仍然无法赢得美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欢心。2010年,华为终于获得了美国第三大电信运营商Sprint Nextel价值50亿美元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投标资格。可就在投标的关键时刻,美国商务部长突然致电Sprint Nextel首席执行官丹?赫瑟参与“表示关切”,致使华为在最后一刻输给了同样来自亚洲的三星。
其实,为了进入Sprint Nextel的供应商名单,华为已经足够小心,专门找了家美国本土公司Amerilink作为缓冲,但是仍然失败。为了进入美国市场,华为还试图收购3Com,失败;希望购买摩托罗拉的无线设备资产,连投标资格都没拿到,失败;收购美国互联网软件公司2wire,失败;花区区200万美元买一家创业公司3Leaf,仍然失败!
直接进入,失败;曲线进入,失败;并购进入,还是失败!要求开听证会,又被美国人祖孙三代都问了一遍!也许到了这个时候华为才明白,美国人真的很“讲政治”,对于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技术和产品,一定是严防死守!相对来说,联想集团的日子就要好过得多,因为它从事的PC产业对美国的信息安全和国家竞争力几乎毫无威胁。
有人会说,运营商市场进不去,可以考虑企业和消费者业务,这两个市场是放开的。这个时候也就看出美国在信息产业整体的竞争力了。仔细想想,华为的路由器能够与思科竞争吗?华为有实力提供完整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吗?华为能够了解美国银行的IT需求吗?显然还远远做不到。因此,华为企业业务在美国的前景同样不容乐观。
再说消费者业务特别是终端业务,美国公司同样占据了主导地位,苹果仍然盘踞在最高点傲视群雄,无论是三星还是中华酷联,更多地还是依靠美国公司谷歌提供的安卓手机操作系统才得以进入追赶着的行列。无论是对芯片、操作系统、屏幕等关键资源的控制,开始对消费者市场的理解,华为都刚刚入门。就凭这个实力,要进入美国智能手机的主流,恐怕也是难上加难。2010年年初联想集团也曾经在拉斯维加斯,由美国人、首席运营商Rory Read发布了乐Phone,最后在美国市场同样是一无所获。先不说美国消费者用惯了iPhone是否看得上你出的手机,再说美国手机市场也同样是运营商主导的市场,他们还是一样的很“讲政治”。
这就是美国可怕的地方:市场统一、成熟,还同质化。总体上说来,信息产业也是美国的优势领域,而具体到其中的各个细分领域,美国人的表现也很有意思:打不过你的领域,他给你讲政治;打得过你的领域,他放你进来你也没戏!
无论华为怎么辩解,中国这个“烙印”都是不可能解除的。既然如此,华为人还是面对现实,雄纠纠气昂昂,放弃太平洋,先占领地中海才是正解。
注:此为创事记独家专栏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