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要求出租车司机删除打车软件;
上海,司机通过打车软件“价外加价”将被严惩;
北京,严禁“加价打车”……
最近,人们关于各地严管打车软件的争论,集中在了是否有必要封杀“加价打车”上,而当我们围绕这一话题观察人们的需求和体验时发现——比“加价”更值得关注的,是打车软件显示出的“调度”智慧,这可能会为改进出租车行业现有的运营模式提供思路。
司机
海量乘客和司机直接沟通,软件聪明得多
在采访中,京沪两地的出租车司机虽然都乐意乘客“加价”,但他们对打车软件最推崇的功能并非“加价”带来的额外收入,而是打车软件灵活高效的调度功能。
万师傅(上海出租车司机):在上海用得最多的三种打车软件我都装了,同时在用,有几个星期了,感觉挺好用的。
通常是5公里范围内只要有人发出需求,手机就会自动报出乘客所在的位置和跟我车子相距的里程。如果我觉得路比较熟,也不太堵,就会在屏幕上按那个“抢”字,这样就可以跟乘客通话确定具体在哪儿等。
电调中心叫一次要4块钱的费用,而且只能是打什么公司就叫什么公司的车,附近如果没有它公司的车,那就不好调了。但这些软件是全市出租车只要装了就能收到,比电调灵活,一般情况下也不需要额外出钱。这些软件还有惩罚机制,如果你叫了车,但是我到了你跑了,我可以投诉你,第一次可能停你一个星期,第二次可能停得再长点,第三次就封号,你这手机号以后就不能用这软件叫车了。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我没去,你也可以把我“拉黑”。
王一昕(北京北方创业出租有限公司司机):我用了几个月,平均每月有四五十单约车的活儿。我不爱扫活儿,主要关注到机场、车站的这种订车信息。
加价能多赚多少?又没指着这个。加价5块、10块是大多数,加20块的非常少。有乘客加20块钱去特别容易堵车的地方,我们也不见得感兴趣。打车软件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是提高运载效率,减少空驶,加价的碰上更好,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约车方式应该是一个市场行为,是乘客选择的结果。早就有的订车电话96106,我从来没用过。它是人工的,乘客打过去,把信息记录下来,发出来看有没有司机响应,再通知乘客。这样用户很被动,等了十来分钟没有司机响应呢?打车软件是海量乘客和海量司机直接沟通,聪明得多。
陈峰(化名,北京银建出租车公司司机):我只安了两个打车软件,再多也顾不过来。遇到的最高一次乘客加价25元,车费也差不多是20多元。
我安软件主要还是看能不能顺路拉活,即便有人加价,只要不是在附近,我也不会放着路边的客人不拉,特意赶过去。一是划不来,二是总有在附近的车,干吗和同行抢呢?
我觉得打车软件这种方式挺好的,要是也能开创一个司机的平台就更好了。比如晚上6点半要交班,现在6点,我只能拉最后一班从这到交班地点的活,我也可以发布一个方向路线信息,如果有乘客在我附近又刚好想打车就两全其美,否则一路只能拒载着过去。
公司
第三方软件等于跳掉了公司的管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