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刘斯会
3月20日,中国移动披露了年报,毫无悬念,2013年公司的语音、短信及彩信业务延续了上一年度的下降趋势。
具体来看,公司语音业务下降了3.4%,短信及彩信业务下降了6.5%。数据显示,2011年到2013年间,中移动语音收入同比增幅自5.9%降至-3.4%,短信和彩信收入也有所下滑。
“曾经是通讯服务业务主要来源的语音和短信业务,呈下降趋势是必然的”,华创证券TMT首席分析师马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和带宽的扩大,语音和短信业务被OTT(Over The Top的缩写,即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强调服务与物理网络的无关性)替代的可能性很大”。
此外,为应对OTT的冲击,不久前中国电信联合网易推出了易信,中国联通与腾讯合作推出微信沃卡,近期中国移动也开展了“融合通信”服务,成为又一个向OTT亮剑的基础电信运营商。对于三大运营商的这些动作,马军却并不看好,“运营商天生的国资身份,导致它不具有‘完爆’的互联网基因,这样左右互搏,最后的收益不会很大”。
传统业务下滑成必然
语音、短信及彩信业务未来会加速下滑,这个观点已经得到了诸多业内人士认同,中投顾问IT行业研究员王宁远表示,“互联网OTT业务的替代以及行业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上述两项业务下降,随着4G时代的到来,流量的争夺和放开,未来传统通信行业的语音和短信业务将进一步下滑。”
对此,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曾公开表示,传统的语音和短信业务已无法支撑高盈利,公司将致力于移动数据及互联网的基础建设。
马军表示,“语音和短信业务呈逐年下降趋势有双重因素,一方面由于OTT应用的冲击,造成用户使用量的降低;另一方面,运营商为了迎合趋势调低资费。这种趋势导致运营商要同时进行业务创新和业务转移,使新业务占比增加,逐步替代传统业务的减少”。
易观国际移动互联网分析师王琣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OTT对电信运营商在语音和短信业务有所冲击,但也带来了一些好处,比如带来了更多的流量。以微信为例,微信会带来图片、视频和游戏等内容资源,使得运营商的流量业务做得更大。“OTT对语音和短信业务基础服务的冲击是一个必然,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
三大运营商发起反击
为应对OTT企业对传统电信运营商的挤压,三大运营商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近期,中国移动推出了“融合通信”服务,将语音、短信、彩信、视频、应用等不同业务打包,为用户推出自有的OTT方案,并在每年超过2亿台的集采手机内整合,特别是与手机通讯录绑定,自主“融合通信”将涵盖用户拨打电话、发送短信、彩信、视频等一切基本通信方式。这可谓是从源头上与微信一决雌雄。
然而,这已经不是中国移动第一次对OTT发起攻击,此前中国移动推出了飞信业务,但效果并不理想。另外两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采取了行动。中国电信与网易合作推出“易信”,并成立具有互联网经营模式的子公司来对抗OTT企业;广东联通在2013年8月8日与腾讯联合发布了由运营商定制的OTT资费卡——微信沃卡,并且仍有相关项目在推进。
对于三大运营商的一系列动作,马军表示“都不看好”,原因在于运营商做的是一个被动的应对措施。由于传统收入较大,导致运营商一直在寻求一个体量的平衡,希望稳步过渡,但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所有的业务都是爆破和野蛮生长型,稳步过渡的想法很难兑现。“由于运营商天生的国资的身份,导致它不能做很大变革。也不具有互联网的爆破精神,体制原因决定突破将很难。”
针对中国移动推出的“融合通信”服务,马军表示从整个公司层面这是一个相对进步,但是完全把OTT企业打破已经不可能,“最多只能分一杯羹,分多少还有待市场检验。”
这个观点也得到了王宁远的认同,他表示在4G时代,中国移动可以利用4G网络优势,将对微信有一定的冲击,但是相比微信当前庞大的客户群以及多功能的应用,中国移动要想占据上风非易事。
而王琣显得相对乐观。他表示,运营商结合自身优势,没有必要直接对抗互联网巨头,做细分市场的运营也能够有自己一定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