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永杰
近日,随着Google第一届Project Ara开发者大会的举行及Project Ara的模组开发套件(MDK,Module Developer Kit)0.1版的发布,有关Project Ara模块化智能手机的讨论再次兴起。尽管业内将Project Ara分析得相当透彻和专业,但对于市场和用户来说其最大的卖点无非就是差异化。例如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定制智能手机中的芯片、摄像头、闪存等,而且可以随时按照硬件的升级随时更换这些模块。所谓想法很好,但还要市场和用户买帐才行。
既然定制化是最大的卖点,这就意味着与目前手机厂商出售的智能手机相比,用户在手机中任何可模块化的部件上都应该具有尽可能多的宽泛的选择。例如芯片,不同的厂商、不同的主频、不同的核数等等;摄像头方面,不同的厂商、不同的像素数、不同的功能等。当然这之中还没有算上当前智能手机中某些附加或特殊功能中需要配置的各种传感器。
总之,定制化需要配合的厂商、定制产品的种类繁多。那么这些厂商是否愿意配合呢?这无疑涉及到成本的因素,而成本和所需要的不同模块的量又息息相关。但不幸的是,与成本相关所需定制化模块(部件)的量是厂商,包括谷歌自己难以预估的。关键是相关厂商很难在这种模式中确定自己的盈亏平衡点。这就决定了相关厂商的参与和支持度不会很高,至少与目前具有品牌的智能手机整机厂商相比。毕竟这些厂商智能手机所需各模块的量是确定的,至于说最终整机卖得好坏或者赚赔和部件厂商没有任何关系。
此外,由于定制化模块组成部件的差异性,还可能导致软硬件兼容性的问题。其实这在之前传统PC产业的DIY时代已是屡见不鲜。那么前期的适配性工作由谁来完成?如何确定是哪家供应商产品的问题和责任?一旦出了兼容性的问题,用户应该去找谁?我们这里想说的是,由于定制化,Project Ara仅在出售前的兼容性测试及售后方面就存在不小的工作量和挑战。而这些无疑会导致成本的上升。
第三依然是从用户的选择上,即便是它们找到了适合于自己的需求的模块,但由于谷歌确定了事关智能手机外观设计的骨架,让智能手机作为消费电子产品,用户在外观的选余地大大降低,甚至会在差异化的同时,造成Project Ara模块化手机外观的同质化。要知道智能手机的外观在用户的选择决定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智能手机硬件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和未来,外观设计可能才是决定用户换机的主要动力之一。虽然谷歌声称Project Ara模块化手机的外壳会利用3D打印技术形成差异化,但对于用户和相关厂商来说,什么样的材质(例如是金属还是塑料等)?备多少原材质(有多少用户选购多少材质)?仍难以把握,这再加大相关厂商风险的同时,又会相应抬高成本。
第四由于定制化,谷歌声称用户使用智能手机的周期会延长。不过我们认为作为时尚消费类产品,用户不希望自己的智能手机使用过长的时间,至少从目前看,用户更换手机的周期应该在12—18个月之间,这也是为何苹果基本上要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去更新的自己的iPhone。此外,Project Ara这种模块化更新延长用户使用智能手机周期的作法也未必会受到相关厂商的欢迎。毕竟从不同模块厂商的角度,希望用户越快更新它们的手机模块越好,因为新的产品的利润要比旧的产品利润高。还有一点不同忽略的是,定制化会导致用户对于各模块各代产品需求的差异,这可能又会导致不同代模块之间的适配性问题。
最后,普通用户对于各模块的技术指标及如何选配缺乏专业的认知,就像PC的DIY更多是发烧友一样,所以即便排除上述不利的因素,Project Ara充其量也仅是个小小众的市场而已。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Project Ara给智能手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初衷很好,但从用户实际需求和相关厂商的角度看,这种差异化难以在实际运作中兑现。